Defense/Confirmation
转载自: 丰盛“书”房 本文只是作为个人研究温州教会史的一篇资料综述,整理出来跟大家分享的目的是期待该领域的研究大方能够给予批评指正。我非常清楚目前所有的资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研究仝人手中若有更多史料,敬请分享。 温州基督教史与1957-1978年研究综述 温州,原本一个浙南的山城,在交通、经济、政治中均没有任何地位可言。在温州生活的人们,因为其物产、环境等限制而艰苦地生活着,一有机会就只好翻山越岭,离开温州,寻找谋生的路。如今的温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因其经济上的“温州模式”而闻名于世。同时,温州的基督教也因其人数的众多,因其在教会里的“温州模式”而受到关注,被称为“中国的耶路撒冷”。不管温州人自己是否接受这样的美名,自从20世纪80年代直到现在,对于温州的“基督教热”似乎没有冷却过。笔者自2002年开始搜集温州教会史资料直到今天,已逾18年之久,虽没有什么大的贡献,对相关研究稍有了解。因个人近年研究1957-1978年的温州教会之便,将个人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作一个综述。必须声明的是,由于个人水平所限,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综述本身没有资格,但既然有所涉足,就将所得的资料整理于后,仅作参考,出现挂一漏万现象,敬请大方批评指教。 一 最早投入温州教会史料搜集的当属温州基督教两会的支华欣牧师,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搜集史料,后应浙江省宗教志编辑部的要求于1994年出版《浙江省宗教志——资料汇编(二)》,后又于2000年由浙江省基督教协会出版《温州基督教》。其次是温州师范学院莫法有副教授于1998年在香港建道神学院出版的《温州基督教史》。而温州师范学院客座研究员胡珠生,在其著作《温州近代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中有部分篇幅叙述温州基督教的历史。但后两位学者的资料基于支华欣所搜集的史料,特别是1994年的《资料汇编》。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支华欣是温州基督教史研究的开山者。不过,笔者在2004年12月去拜访支华欣,给他作口述史采访时,他就坦诚自己并非史学出身,无法驾驭众多的史料,所以期待能够有后进者接续研究。当然,在两天交流的同时,他也很乐意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与我分享,并慷慨呈现所有资料。 原定理医院的石碑 进入21世纪,教界、学界似乎同时关注温州教会的史料搜集与研究。在学界方面,温州学者李新德、温州图书馆张永苏着手传教士著作翻译,上海大学李向平[1]、香港中文大学吴梓明[2]、美国普渡大学的杨教授带着研究生从事宗教社会学研究等。在教界,则兴起一股史料搜集的高潮,约从2002年左右开始,温州本地牧者郑大同、舍禾、郑乐国、陈丰盛等先后开始着手史料搜集,另有吴旭东[3]、白云贵、清泉、侯小勇、张孝民等人,投入史料搜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州企业家、作家、基督徒沈迦先生对传教士苏慧廉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可见,教界的史料搜集与整理,学界的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研究,达成无形的默契,使温州基督教的研究成为中国独特的研究风潮。 最先完成研究并出版成果的是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李峰的博士论文《乡村基督教的组织特征及其社会结构性位元秩——华南Y县X镇基督教教会组织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05)[4],是国内第一个宗教社会学实证研究博士论文[5],有其开创性的价值。接着呈现成果的就是华东师范大学李世众博士,其论文题为《晚清温州权力关系格局透视》(2006)。李博士后来带着数位硕士生从事温州基督教研究,其成就尤为显著。 接着,关于传教士研究,温州信徒包思恩医生在温州图书馆发现传教士苏慧廉和苏路熙的著作,遂鼓励其外孙女吴慧将书籍翻译为中文,于2007年自费印刷,分别是《拓荒布道》(A Mission in China)与《乐往中国》(A Passport to China)。后来,张永苏、李新德[6]重译苏慧廉的A Mission in China,中译名为《晚清温州纪事》,于2011年由宁波出版社出版。温州恩际翻译团契翻译的《二十六年——曹雅直夫妇温州宣教回忆录》(Twenty-six Years of Missionary Work in China),最先在温州家庭教会发行的杂志《麦种》连载,后于2015年由台湾宇宙光出版社出版。在温州传教士研究具里程碑般意义的,就是沈迦对传教士苏慧廉的研究,其巨著《寻找•苏慧廉》于2013年由北京新星出版社出版。黄锡培先生于2014年由香港中国信徒布道会、海外基督使团出版了《昔我往矣:内地会赴温州宣教士行传》,将鲜为人知的来温内地会传教士的生平展现出来。端木敏静于2015年完成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题为《融通中西,守望记忆——英国传教士、汉学家苏慧廉研究》。 笔者于2002年底开始搜集史料,分别从口述史采访与温州教会第一手史料着手,并在期间先后在《天风》、《金陵神学志》、《华东神苑》、《瓯风》、《浙江神学志》等发表论文[7]。同时,特别留意到著名温籍神学家刘廷芳博士,对其生平做全面梳理,于2013年由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书名为《诗化人生——刘廷芳博士生平逸事》,填补中国大陆刘廷芳生平研究的空白[8]。 2013年由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的《诗化人生》 自舍禾于2015年由台湾宇宙光出版的《中国的耶路撒冷——温州基督教历史》之后,大批量的研究成果在福音入温150周年前后陆续出版:舍禾的《当代温州基督教研究》(台湾基督教文艺,2017)、《“温州教会”领导模式的再思(1867-2015)》(台湾基督教文艺,2019);笔者的《温州基督教编年史》(香港方舟机构,2017)、《近代温州基督教史》(台湾花木兰,2020)。再有温州家庭教会为纪念福音传入温州150周年所编辑,并由香港方舟机构出版的丛书五本,分别是:《追溯•温州教会150周年福音历史画册》(白云贵、金马可、侯小勇编著,2017)、《圣经•福音书》(清泉、侯小勇编,2017)、《福音•温州:基督新教来温一百五十周年学术论文集》(舍禾主编,2017)、《痕迹•温州教会福音历史寻访记》(白云贵着,2017)、《从万国公报到牛津共识:基督教与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思潮》(王文锋,2017)。 2020年3月由台湾花木兰出版的《近代温州基督教史》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温州教会人才培养影响较大的海外神学院,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其崇基神学院[9]、香港建道神学院[10]、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院[11],均有不少教牧从事温州教会研究,研究的课题包括温州教会历史、教牧辅导、宗教教育、信仰传统、教会体制等。而在国内的大学中,温州大学[12]、华东师范大学[13]、上海大学[14]、东南大学[15]、清华大学[16]、杭州师范大学[17]、北京大学[18]、同济大学[19]、华中师范大学[20]、扬州大学[21]、南京大学[22]、华东政法大学[23]、厦门大学[24]、苏州大学[25]、上海师范大学[26]、江南大学[27]、南京艺术学院[28]、江西农业大学[29]、上海交通大学[30]、南昌大学[31]、浙江师范大学[32]等均有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对温州做相关的研究[33]。同时,海外大学也有数位学者研究温州并出版书籍,如: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系教授曹南来就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类学博士期间对温州作了为时19个月的田野调查,完成博士论文Constructing China’s Jerusalem: Christians,Power,and Place in Contemporary Wenzhou.(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中文版于2013年由香港大学出版,题为《建设中国的耶路撒冷——基督教与城市现代性变迁》,后于2017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另一著作,题为《温州基督徒与中国草根全球化》。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汪小烜,其博士论文为Maoism and Grassroots Religion: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and the Reinvention of Religious […]